2022年10月7日下午16:00,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在沙河主樓A415成功舉辦“聞詩論壇第十二講暨北航-理論物理所彭桓武論壇第二講”。本次論壇有幸邀請到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長、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孫昌璞院士作為主講人,作題為“理論物理學發展趨勢之我見”的學術報告,論壇由北航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院長呂廣宏教授主持。

首先呂廣宏教授發表了熱情洋溢的緻辭,隆重介紹主講老師孫昌璞院士。孫昌璞院士是理論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長。孫昌璞院士于東北師範大學獲學士學位、于南開大學獲博士學位,曾任東北師大教授、中科院理論物理所研究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和美國ISI“經典引文獎”等獎勵以及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号。他長期從事量子物理、數學物理、量子信息基礎理論的研究,發表文章350餘篇,不少工作有長期的影響。近年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複雜系統統計熱力學和可靠性理論的研究,并積極探索國家需求牽引基礎研究的模式創新。目前他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基礎中心項目《基礎能源物理的科學問題》。孫昌璞院士十分重視青年人才的培養,10次被評為中科院優秀導師,指導的研究生有2人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多人獲得“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論文”和“中國科學院院長特别獎”等。他長期負責與組織我國物理學科戰略規劃工作,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委員,并擔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

孫昌璞院士首先帶領同學們認識了當代物理學的兩個方面——還原論和演生論,這兩個方面存在分野與統一,互相影響,無法完全分割。而無論從哪個方面出發,物理理論的發展追求都是更加高度概括、更為普遍的規律。孫昌璞院士通過楊振甯先生的探索,為我們講述了物理之美、數學之美的故事。物理學發展曆史表明,物理方程的内涵往往随着物理學發展産生新的意義、物理的理論之美包含在數學之美當中,大道至簡。像麥克斯韋,愛因斯坦,狄拉克,楊振甯等追求理論極緻之美的偉大踐行者們,他們看重物理工作的數學之美,擁有着高超的數學技巧,甚至以物理之美推動了數學本身的發展。
孫昌璞院士提到,雖然物理是實驗學科,但數學的簡潔美麗越來越在物理基礎概念形成中發揮重要作用,物理理論需要實驗檢驗、但是不必看到實時檢驗的可能。而理論和實驗還存在更加複雜的關系。理論預言的存在可能會導緻一些科學家為了得出與理論相符的結論,對實驗數據進行人為選擇,,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科學實驗應采用雙盲原則。孫昌璞院士通過生動的案例,讓同學們吸取了人為丢棄數據、盲從理想模型、忽視雙盲檢驗的教訓。孫昌璞院士總結道,理論或實驗的目的,并非解釋實驗或證實理論、而是不斷地認識新物質發現新效應,提出新規律。
對于理論物理未來的發展趨勢,孫昌璞院士認為,當代理論物理發展可從限于自然物質系統的傳統理論物理,逐漸面向複雜系統、國家需求的應用理論物理方向發展。像202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利用費曼圖描述氣候問題、理論物理學家在兩彈一星的研制中的決定性貢獻、應用熱力學的理論解釋計算機的能耗極限等等一系列例子都顯示在當代科學技術的方方面面研究中都存在着應用理論物理的身影,且還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廣。
孫昌璞院士熱情洋溢的講述、對物理理論之美的透徹的理解與表述、豐富的故事和例子以及幽默的語言深深吸引了同學們,一個個緊密聯系當代物理發展的理論物理成果和案例,給我們以深刻而寶貴的啟示,聽過孫昌璞院士高度、寬度、深度共存的報告,讓我們得以窺視到理論物理的發展曆史、以及深遠影響,對未來的理論物理發展也有了更加全面和清晰的認識,進一步堅定了同學們從事物理學研究的信心與決心。






最後,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呂廣宏院長向孫昌璞院士頒發聞詩論壇主講人證書,并合影留念。

聞詩論壇:為紀念聞詩先生等老一輩物理學家,學習他們的高尚品德和優良學風,弘揚他們崇高的科學精神和人格魅力,追蹤探索物理領域的最新前沿進展,凝聚建設一流物理學科的強大動力,北航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特開展“聞詩論壇”系列講座。以“聞詩論壇”的舉辦為契機,希望廣大師生能夠真正領悟以聞詩先生為代表的老一輩北航物理人所傳承的“格物緻知、知行合一”的教書育人與追求真理的偉大精神,北航物理人一直奮鬥在路上,為建設一流物理學科和一流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的物理夢而奮鬥不息。
北航-理論物理所彭桓武論壇:我校與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在2022年6月29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并成立彭桓武科教合作中心,中心舉辦北航-理論物理所彭桓武論壇系列報告會。彭桓武先生是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我國理論物理和核武器事業的重要奠基人之一,1935年畢業于清華大學,1938年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師從諾貝爾獎得主、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的馬克斯·玻恩(Max Born)從事固體物理、量子場論等理論研究,1940年獲英國愛丁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48年當選為愛爾蘭皇家科學院院士。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曆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長、二機部第九研究設計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名譽所長等職。在核武器初創時期,領導并參與原子彈、氫彈的原理突破和戰略核武器的理論研究和設計工作,在中子物理、輻射流體力學、凝聚态物理、爆轟物理等領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1945年獲愛丁堡皇家學會的麥克杜格爾—布裡斯班獎,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