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clear and Particle Physics Colloquium 126
(核與粒子物理學術報告會126)
Place: 國實C726
Time:2023年4月24日(周一)10:00
Title: 核子間短程關聯
Speaker: 葉志鴻 (清華大學)
Abstract:
傳統平均場模型有效地描述了原子核的殼層結構,但無法解釋部分核子的動量遠大于殼層模型允許的最大費米能級這一奇特現象。核子間除了被近似為平均場的弱長距作用,也可以由極強的張量力吸引靠近,直至高度重疊後被其内核推開,從而形成吸引與排斥的動态平衡,且核子相對動量極高而總動量又極小,此狀态稱之為核子間的短程關聯(Short-Range Correlations, SRC)。精确測量核子間SRC對理解核力的形成和高密度基态物質(如中子星)的性質至關重要,也是中高能核物理的熱門課題。最新發現SRC與原子核内誇克結構的修正效應(如EMC效應)有極強關聯,為從量子色動力學角度理解原子核的構成開啟了一個新的研究思路。利用高能粒子散射各種原子核,通過測量篩選遠高于費米動能的末态核子種類和動量分布,即可重建SRC并精确研究其性質。本報告将介紹在美國Jefferson Lab進行的電子散射實驗研究SRC的項目,最新的物理結果,以及未來規劃;并彙報在國内即将建成的HIAF上利用離子散射研究SRC的初步調研。
About speaker:
葉志鴻本科畢業于蘭州大學,博士畢業于美國弗吉尼亞大學中高能核物理實驗專業。畢業後與杜克大學以及阿貢國家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專注于研究核子之間的短程關聯,誇克在原子核的介質效應,測量質子的半徑,自旋以及其三維圖像。在美國Jefferson Lab和Fermi-Lab參與了十幾個物理實驗,在Nature,PRL,PLB和PRC上發表了近百篇文章。以實驗發言人的身份領導完成了氚靶物理實驗組,部分結果已經發表于Nature和PRL,同時設計并提出了新一代氚靶實驗。随後短暫加入日本佳能公司美國醫學成像研發部門成為資深科學家參與研發第四代CT掃描。2021年全職加入清華大學物理系并繼續從事Jefferson Lab的實驗研究,參與中國的EicC項目以及美國的EIC項目,并積極進行新大科學裝置上的探測器研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