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學術交流
核與粒子物理學術報告會 33
發布時間:2016-11-24   作者: 訪問量:

Nuclear and Particle Physics Colloquium 33

(核與粒子物理學術報告會33)

地點:主樓 513(大),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物理科學與核能工程學院

時間: 15:00-16:30, Nov. 29, 2016

報告題目: 天體關鍵核反應研究

報告人: 何建軍 研究員,中科院國家天文台

摘要:

研究微觀世界的核物理與研究宏觀世界的天體物理自然融合形成了前沿交叉學科-核天體物理。核天體物理的主要研究目标是應用核物理知識和規律來闡釋宇宙演化進程中元素合成及演化過程、時間标度、天體環境、天體場所;恒星中核燃燒産生的能量及其對恒星結構和演化的影響;緻密天體的結構和性質等科學問題。

本報告将介紹核天體物理研究的背景和意義,天體模型所需的核物理輸入量;近年來課題組在國内外裝置上開展的主要實驗及研究結果;錦屏深地有關紅巨星氟超豐現象實驗研究;剛剛啟動的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相關天體X射線暴相關研究情況等。

報告人簡介:

2001年獲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博士學位。2002至2008年在日本東京大學和英國愛丁堡大學從事核天體物理方面的博士後研究工作。2008年5月受聘中科院“百人計劃”研究員到蘭州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任核天體物理課題組長,博士生導師。2012年兼任科學院“高精度核譜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助理。

回國後,利用間接和直接測量方法研究了若幹關鍵天體核反應,為研究天體X射線暴、大爆炸原初核合成等核天體物理問題提供了可靠的實驗數據。在蘭州RIBLL1裝置上進行了低能次級束改造,流強與國外同類裝置可比拟;在320kV高壓平台上建立了核天體物理研究平台;在PLB、APJ、PRC(R)等專業期刊上發表第一和通訊作者SCI論文20餘篇,國際學術報告10餘次。目前是基金委“錦屏深地核天體物理”重大項目課題負責人,以及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課題負責人。2016年5月調入中科院國家天文台工作,負責籌建核天體物理研究團組,任首席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