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學術交流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顧忠茂研究員來我院作專題報告
發布時間:2011-12-16   作者: 訪問量:

12月14日下午3:30,應物理科學與核能工程學院竺禮華教授的邀請,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核化學與放射化學著名專家顧忠茂研究院做客我院“物理與核科學大家談”第三十四講,在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學術交流廳做題為“先進核燃料循環系統及其相關科學問題探讨”的專題報告。學院黨委書記樂小雲出席了報告會。同時,學院多位老師和來自學院各年級的學生也積極參與了此次學術報告會,會場學術氛圍濃厚。

顧茂忠研究員自1968年開始在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長期從事核燃料循環和分離工程技術研究,曆任放射化學研究所所長、院科技委副主任。2002年至今任核工業研究生部核化學教研室主任。在美國EXXON工程公司、日本京都大學、澳大利亞核研究中心、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清華大學、上海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北京大學核研院、上海交大等任兼職教授或學術委員,先後擔任《化工學報》、《原子能科學技術》等6個學術刊物編委,并擔任《核化學與放射化學》副主編。2001年獲國務院政府津貼,2010年獲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突出貢獻獎。出版專著1本,發表論文60餘篇,獲得國家專利8項,研究成果受到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在9篇送至中央的報告中,有5篇先後獲得江澤民、胡錦濤、溫家寶等共9位中央領導的重要批示。

報告上,顧忠茂研究員從當下的熱點核能作為出發點,簡單介紹了核電在滿足能源需求和環境壓力問題上所作出的雙重貢獻。随後,針對報告的主題中心——先進核燃料循環系統,深入淺出的介紹了核燃料閉式循環體系包括的關鍵環節:将熱堆乏燃料中高放射性廢物分離回收的後處理技術;将鈾和钚制成混合燃料元件的MOX燃料元件制造技術;使用MOX燃料元件,通過将鈾238轉變成可裂變材料钚239而實現核燃料增殖的快堆技術以及在未來利用快堆技術應用中需要解決的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引人入勝的内容獲得了師生們的陣陣掌聲。在提問環節,在場師生更是踴躍提問,與顧忠茂研究員探讨了有關于AP1000與國産化、钍資源利用等等的問題,顧忠茂研究員詳細回答了每一個問題。報告之後,顧忠茂研究員充分肯定了我國幾代核工業人幾十年的艱苦努力下中國實驗快堆實現首次臨界的成果,并倡議大家為了祖國核事業共同努力,實現從核電大國到核電強國的夢想。最後,學院核科學與技術系主任竺禮華教授代表學院全體師生向顧忠茂研究員贈送了禮物,報告會在一片熱烈的掌聲中結束。

(文/王楓 吳然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