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下午,來自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陳江華教授為我校師生作了題為“透射電鏡原子成像新技術在材料科學中的應用”的專題報告。
陳江華教授一直潛心工作在電子顯微學理論和方法的研究的前沿,在鋁合金顯微結構與工藝、性能的關系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他以第一作者和主要作者在Science、Nature materials、Applied Physics Letters、Ultramicroscopy、Acta Materialia、Physics Review E等20多種著名學術雜志上發表五十餘篇科研論文,論文被SCI引用450餘次,單篇引用次數最多達150次,單篇最高影響因子31。他為國際著名金屬公司(Corus、SKF)和電鏡制造商(Philips/FEI)的研究與發展部門做了大量課題研究,提交了三十多份研究報告,在衍射物理和電子顯微學的理論方法和實際應用兩方面都做出了有國際影響的研究成果。
報告闡述了轎車車身用鋁合金闆材強度變化的微觀規律。陳江華利用先進的高分辨電鏡技術,包括系列欠焦電子出射波重構(H-EWR)并結合高角度環形暗場像技術(HADDF),首次觀察到6×××系列鋁合金中早期硬化析出相(GP區)中合金元素原子的排列規律,揭示了GP區中原子排列演變的驅動力。解決了半個世紀以來,困擾着衆多材料科學家,冶金學家,以及從事鋁合金應用的工程師們的難題,對汽車航空工業發展有着重大的意義。尤其令人稱奇的是報告中陳江華教授運用大家熟知的竹子生長比拟深奧精細的Al合金中微小析出相的生長演變,将該領域的重大認識突破解釋的深入淺出,令來自不同研究的師生均能領會到其中奧妙,不時赢得在場師生的陣陣掌聲。報告多次被興趣盎然的師生打斷,他們争相提問困擾自己的材料研究和電子顯微學問題。對此,陳江華教授一一作了細緻具體的解答,令大家獲益匪淺。最後,陳江華教授說,培養一名具備優秀電子顯微學功底和實際材料分析經驗的科研人員非常不容易,呼籲大家好好利用身邊資源,将材料學研究不斷推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