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下午,來自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柴之芳院士為我校師生作了題為“核能中的微納米技術”的專題報告。
柴之芳院士,1964畢業于複旦大學物理二系放射化學專業。1980年-1982年獲洪堡基金資助,在德國科隆大學從事核技術的應用研究。柴院士長期緻力于核分析方法學的發展,并将其應用于一些交叉學科中。共發表論文300餘篇,其中SCI收錄200餘篇,中文著作6本,英文3本,國際會議特邀報告30多次。現為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的Titular委員、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顧問,以及其他5個國際學術組織的委員或顧問。曾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科院自然科學一等獎等國家級和部委級獎7項。2005年獲國際放射分析化學和核化學領域的最高獎-George von Hevesy獎。
報告從能源問題出發,就納米技術在先進核燃料原件、先進核燃料循環、核廢料處置和放射性核素分析與檢測四個領域中的應用和最新研究進展進行了講解。介紹了核裂變能源在解決世界能源問題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與傳統能源相比所具有的巨大優勢。柴院士還就當今核能領域重要的發展趨勢和當前研究的熱點問題、納米技術在核能領域中的作用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述,不時赢得在場師生的陣陣掌聲。同學們受益匪淺,踴躍提問。最後,柴院士呼籲更多有志青年投入到核能領域的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