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應物理科學與核能工程學院的邀請,日本東北大學的韋悅周教授來我校作報告。報告題目是《核燃料循環的概要以及乏燃料後處理的世界研究動向》。主要介紹世界核能利用的概況,核燃料循環的意義,核燃料後處理和放射性核素分離技術的世界研究動向,日本在此領域的戰略等等。結合以上問題,韋教授簡要介紹了自己的乏燃料後處理研究以及所面臨的問題,并指出這些研究都需要好幾代人繼續努力,發展完善。報告結束後,與在座師生們進行了熱烈的讨論,并對提出的問題做了詳細解答。
韋悅周教授自1992年開始在日本财團法人産業創造研究所原子能化工中心工作,曆任研究員,主席研究員,核化工研究部長等職務。2008年至今在東北大學加速器與同位素研究中心工作,現任核燃料科學研究部負責人,教授。兼任上海交通大學核科學與工程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客座研究員,主要從事核化工領域,特别是乏燃料後處理以及高放廢液核素分離新技術的研究和教學工作,迄今發表論文約140篇,獲得日本、美國、法國、英國等國際專利20餘項。
韋悅周教授從事核燃料循環和放射性元素分離研究近20年,在核燃料循環和放射性元素分離技術等方面的學術成就得到國際學術界的認可。作為項目負責人或首席科學家擔任日本政府在核燃料循環以及電力貯存技術研究領域的科研課題11項,取得競争性科研經費約20億日元(約1.3億人民币)。經過近10年的攻關研究,由韋教授領導開創的使用新型固體吸附劑的萃取色層分離技術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進展,近年來得到了日本和國際上同行專家的高度評價。該項成果于2006年9月被日本政府選定為今後锕系元素分離回收的唯一主力候補技術,作為先進快堆燃料循環系統戰略性研究開發最重要的9個特别推進攻關課題之一,每年獲得約4億日元(約2600萬人民币)的經費資助,并被納入了今後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長遠研究開發計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