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4月6日,科學突破獎基金會宣布将基礎物理學突破獎這一物理學界重磅獎項授予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四大國際合作組(ATLAS、CMS、ALICE、LHCb),以表彰其在揭示希格斯機制、發現新型強子、探索物質反物質不對稱性等領域的突破性貢獻。我院袁麗教授帶領的8名CMS團隊成員(袁麗、成曈光、方文興、高旭陽、郭倩穎、Tahir Javaid、Monika Mittal、王翰文)與來自70餘國的13500名科學家同獲殊榮。CMS是Compact Muon Solenoid(緊湊μ子線圈)的簡稱,是瑞士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計劃的兩大通用型粒子偵測器中的一個,有約2300位來自159個不同的研究機構的科學家,共同參與建設。
今年的基礎物理學突破獎創下兩項曆史紀錄:首次授予超萬人規模團隊、首次覆蓋四大LHC實驗組。CERN總幹事Fabiola Gianotti特别指出:"我為大型強子對撞機合作取得的非凡成就并獲得了這一殊榮感到自豪。這是對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千人的集體努力、奉獻、能力和辛勤工作的美好認可,他們每天都在為推動人類知識的邊界做出貢獻。"

作為國内最早參與CMS實驗的科研力量之一,我校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團隊自2015年加入CMS國際合作組以來持續發力。在袁麗教授帶領下,團隊不僅于2021年率先捕捉到希格斯玻色子離殼衰變的關鍵證據,更在新型粒子搜尋、頂誇克耦合機制研究等領域取得系列突破,在2022年紀念希格斯粒子發現十周年的大會上,研究成果被歐洲核子研究中心評為希格斯粒子性質研究的十一項最重要的進展之一,同時入選《Nature》、《Nature Physics》和《Nature Reviews Physics》挑選的合集《The Higgs boson discovery turns ten》,詳情可參考我校新聞(https://news.buaa.edu.cn/info/1005/57193.htm)。
每個名字背後都是十年磨一劍的堅守。通過與CERN等國際知名院校聯合培養的機制,團隊已培育多名優秀青年學者進入科研院校繼續從事粒子物理基礎研究。目前團隊正承擔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希格斯性質測量"課題,将把對希格斯物理特性的研究推向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據悉,基礎物理學突破獎(英語:Breakthrough Prize in Fundamental Physics)是突破獎中的一項,由俄羅斯企業家尤裡·米爾納于2012設立的基礎物理學獎基金會(Fundamental Physics Prize Foundation)頒發,用以獎勵在基礎物理學有重大成就的物理學家,尤其是較近期的發現和成就。不同領域的物理學家,包括理論物理學、數學物理學和實驗物理學,均可得獎。基礎物理學突破獎于2012年開始頒發,是迄今獎金最高的物理學獎項。
獲得2025基礎物理學突破獎的CMS合作組成員名單:https://breakthroughprize.org/Laureates/1/L3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