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Belle II國際合作組在《中國物理C》(IF=5.861)上發表題為“Belle II實驗Phase II數據積分亮度測量”(“Measurement of theintegrated luminosity of the Phase 2 data of the Belle II experiment”)的論文。該研究工作由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博士後周興玉博士等主要作者完成,是Belle II 國際合作組發表的第一篇論文,标志着Belle II實驗開始進入物理論文發表的新階段,具有裡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Belle II 實驗是一個大型國際合作的高能物理實驗,它的前身是在自旋宇稱對稱性破缺領域取得重大物理研究成果的Belle實驗,其主要目标是在高精度前沿的味物理領域尋找超出标準模型的新物理以及在強子物理領域内進一步揭示強相互作用的性質。作為一個大型國際合作的高能物理實驗組,Belle II 合作組目前由26個成員國/地區的115個成員單位的970個科研人員組成,其中包括複旦大學、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蘇州大學、遼甯師範大學和山東大學這8個國内單位的50個科研人員。
Belle II實驗的核心裝置設備是位于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KEK)的超級B介子工廠SuperKEKB加速器和Belle II探測器。SuperKEKB是一個非對稱能量的雙環正負電子對撞機,對撞的質心能量在Y(4S)附近,對撞的峰值亮度設計為8*1035cm-2s-1 ,約為其前身B介子工廠(KEKB)的40倍,預期在2027年獲取的實驗數據量是Belle實驗的50倍,達到50ab-1。Belle II 探測器是一個大型綜合磁譜儀,它主要被用來探測束流對撞後産生的末态粒子,并通過在線系統将探測到的粒子信息保存下來。然後,Belle II 實驗研究人員将會利用分布在世界各成員機構的計算機集群,通過統一的軟件平台來分析處理保存下來的數據,從而得到物理結果。
自2010年6月起,經過整個合作組全體人員近10年的不懈努力,Belle II 實驗于2018年4月26日采集了首批實驗數據,并于2019年3月11日開始了全面正式的物理數據采集。Belle II 國際合作組發表的這篇論文精确測量了首批Belle II 實驗數據的積分亮度。積分亮度是高能物理實驗中最重要的基礎物理量之一,标志着數據樣本的大小,是玻恩截面測量和對撞事例數估算的必要因素。因此,精确的積分亮度測量對理論模型的檢驗和實驗産額的估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該論文也為Belle II 實驗即将采集的大數據樣本的積分亮度的測量墊定了堅實的基礎。
該論文的研究工作是由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周興玉博士、碩士生李素娴和複旦大學的沈成平教授共同合作完成。沈成平和周興玉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作為第一篇Belle II 大型合作組的論文,我們很高興論文發表在中國物理學會創辦的期刊上。
論文期刊号:Chin. Phys. C44, 021001(2020)
論文鍊接:http://cpc.ihep.ac.cn/article/doi/10.1088/1674-1137/44/2/02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