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上午10點,我院邀請Ashok K Ganguli教授于主513做講座。報告題目為Design of nanostructures for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
Ganguli博士是莫哈裡(印度)納米科學技術學院的創始主任,在那裡他建立強大的研究團隊緻力于癌症治療研究——利用納米技術,在線診斷和納米毒理學清潔能源解決方案。他在德裡大學獲得碩士(化學)學位,在班加羅爾的印度科學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以及在美國杜邦公司和美國艾姆斯實驗室(愛荷華州)做過博士後工作。1995年,他仍然以化學教授的身份加入在德裡的印度理工學院(IIT)。Ganguli博士在權威國際期刊上發表了大約210篇論文,18篇會議錄,6章的書和一個專利。他是印度材料研究學會獎章和印度化學研究會勳章的獲得者,印度科學院,印度國家科學院資深會員。他的研究領域是納米材料(使用微乳液)對水的淨化,氧氣和氫氣的演變和納米結構金屬硼化物的電子發射器的設計。同時他也是學校和學院的科學教育裡一個非常熱心的演講者。我院的碩士、博士研究生慕名而來,報告會還未開始已是座無虛席。
報告中,Ashok K Ganguli教授首先介紹了自己祖國以及對美麗的中國的看法,講到自己求學研究的經曆。報告中主要講述了自己目前的研究方向。Ashok K Ganguli教授向同學們介紹了控制和使用微乳液納米結構的尺寸和相關的方法。Ashok K Ganguli教授的團隊已經通過光散射,電子顯微鏡和熒光相關光譜研究了生長動力學研究的納米棒形成的詳細機制。這種反膠束納米粒子體系從最初到最終形成納米粒子的演變是非常異質的,涉及各種各樣的中間階段。用合适的動力學模型分析FCS的數據,他們得到的瞬時二聚體的壽命(28ms)和液滴融合率每天随着反應進行着。研究發現液滴融合率直接控制微乳溶液中納米棒的生長,在透射電鏡數據中發現納米棒6日達到長度最大值。他們用SAXS(小角度X射線散射)對将讨論的更快的反應(微乳液增長草酸鋅納米棒)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随後Ashok K Ganguli教授談到納米結構的應用。納米結構已被選定為在分解水,光催化和光電應用。金屬/合金和金屬氧化物納米顆粒的設計,以顯示非常有效的電催化的氫與氧發生。Ashok K Ganguli教授也一直緻力于通過光催化在使用含有一維核殼納米結構的半導體異質結構控制有機污染物。
報告的最後,Ashok K Ganguli教授與同學們進行了親切的交談,并回答了各位同學提出的問題。大部分同學都表示從教授的報告中自己有所收獲,Ashok K Ganguli教授也表示了自己對同學們的贊賞與鼓勵。最終報告會在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中圓滿落下帷幕。
(文/物理科學與核能工程學院研究生會學術部王子祺)

